临河区第三幼儿园
早教基地> 浅谈孩子的自私心理

浅谈孩子的自私心理

Mon Oct 10 00:00:00 CST 2016浏览量408

浅谈孩子的自私心理

单位:临河区第三幼儿园   作者:王小敏

自私是幼儿常见的问题行为,因为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都会有一些父母和我了解孩子在园里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当他们听到我说当老师把玩具筐刚放到桌子上有的孩子就据为己有不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还有的小朋友不允许有人碰他,只要有人碰他,他就会大喊大叫、暴跳如雷。还有的孩子在家会带来小零食,听到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分享吃时就会大喊我的好吃又不是他的就不给…………

一、什么原因让孩子有这些自私的行为?

(一)年龄特征所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 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安全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对此有什么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 岁以后,随着幼儿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 段,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自私的问题行为。

(二)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问题。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一家人都围着转,集宠爱于一身。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 用,他有什么要求家长就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之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三)物质生活的优越性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人在不断满足幼儿需要中,助长了幼儿的霸道、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的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得不到分享时,哭闹后成人一般都会满足。从而,滋长了幼儿对物质的索取,幼儿不断滋生的欲望是自私的根由,欲望的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四)家庭成员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与其家人的不良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自利,爱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员常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别人给的东西也不要吃,玩具不要给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五)孩子在交往中不懂得策略家长对孩子欠缺指导

  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极易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也明白别人也想玩,但矛盾在于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成人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幼儿的指导。

二、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自私心理和行为?

(一)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二)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有一次妥协,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狠心、恒心和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创造分享的家庭气氛。

家长从孩子最在乎的食物开始,如果孩子独占的话,家长就要把食物拿过来公平地分开,不能再放任不管。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或苦苦哀求,但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

(四)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

  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五)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整理玩具洗自己的袜子等,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六)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

  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的玩,自己的零食和小朋友分享的吃。帮助孩子认识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行为,只有友善和互助才能赢得大家的喜欢。如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别人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七)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多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方式就会再现于孩子身上。

对于已经形成自私倾向的幼儿,家长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无策。发现孩子问题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机,处于此年龄的孩子可教育性强,只要家长认真对待,方法得当,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希望家长在孩 子的教育问题上,要多留心,多观察,要有耐心、爱心。处理孩子的所谓问题时,要把握其基本法则:对孩子要有信心,在示范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在 互动间耳濡目染,在朝朝暮暮中放手孩子走出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