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第三幼儿园
论文随笔> 乔世燕老师获奖论文《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乔世燕老师获奖论文《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Tue May 17 00:00:00 CST 2016浏览量355

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作者姓名:乔世燕

单位: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幼儿园 

 

内容摘要: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幼儿的心中有色彩斑斓的童话,幼儿清澈的双目所看到都是事物最美好的部分,当刚入园的幼儿听到轻快的音乐身体就随之自由地摆动时,当小朋友们在一起手拉手边唱边走边跳时,当听到老师弹奏演唱就愉快地围在身边拍手哼唱时,可见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音乐不但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孩子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关键字:真正 享受 音乐 快乐

幼儿的心中有色彩斑斓的童话,幼儿清澈的双目所看到都是事物最美好的部分,当刚入园的幼儿听到轻快的音乐身体就随之自由地摆动时,当小朋友们在一起手拉手边唱边走边跳时,当听到老师弹奏演唱就愉快地围在身边拍手哼唱时,可见音乐的感染力和震慑力是强大的,音乐不但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而且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感到枯燥无趣;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想:“你有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感觉?”结果他们真的什么也没感觉了!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从何获得?这个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思考:音乐的快乐在哪里?这个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到底怎样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音乐的快乐。      

我们的现状要求我们教师应重新审视音乐活动,重新审视音乐活动中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用音乐打开幼儿的心门,以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就餐、入座、入睡时我们用音乐来安抚,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轻声的赞语,一个亲切的动作,对于幼儿而言都是一种爱护、一种亲情、一种美好,如果把音乐作为一种特殊语言的话,那么我们老师就一定能赢得自己在幼儿心中的地位,所以我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首先应从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入手。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教师往往费很多时间选音乐,但精心选出的音乐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幼儿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如: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甚至叩牙齿都是让幼儿身体来感受节奏以及音响效果的很棒的活动。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再如:暖和的春天来了,幼儿们去春游踏青活动时,看见树上、草地上可爱的蹦蹦跳跳的小麻雀,跟着后面追它,想要抓住它,这时可以将幼儿集中起来,和他们玩一个有趣的小班歌唱游戏活动《两只小鸟》,教师可以将两只手的大拇指扮成小鸟,边唱边玩,在轻松的环境中,幼儿们学会了歌曲,快乐地游戏。再如:幼儿平时喜欢敲打手中的物品,当拿到幼儿图书时,他们也要用手拍几下,当拿到玩具时,他们也会敲几下发出声音来感觉到很好玩,就连吃饭时也会拿出勺子或筷子敲小碗呢。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教师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将孩子们喝过的椰子汁瓶或一些饮料瓶收集起来,分别装上玉米、沙粒、树叶,让孩子们利用这些东西打出不同的节奏,特别响的打强拍,声音小的打弱拍,让孩子们发现音乐中奇妙的节奏。可见生活中的素材很重要,教师要擅长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生活中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这样的生活空间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

二、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

人们常说幼儿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幼儿说的做的往往出乎成人意料,我觉得这正是他们可贵的创造天性。为什么模仿会使幼儿厌倦,而创造性的活动却能调动他们积极性呢?这说明,幼儿喜欢创造,创造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得到自信和满足。陶行之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创造宣言》时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时时处处创造的重要性;南师大屠美如,楼必生在《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中关"艺术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发展"的相关论述认为"艺术教育有助于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性思维特质,对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南师大许卓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中强调了"应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模仿,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创造活动;孔启英教授在《新纲要解读》中谈到新纲要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和感受并重的教育观。《纲要》指出,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现代艺术以创造为前提,其基本特色是求新求异的创新。所以,幼儿艺术是发挥年幼儿童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我这里说的创新并不高深,而是指最初级的,简单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是儿童把已掌握的音调、节奏、动作等重新加以组织,形成新的形式和内容。它强调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儿童在创造活动过程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儿童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是幼儿能完成,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功的欣喜。

三、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蓝猫》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蓝猫》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蓝猫》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

四、在宽松的氛围中共同创造快乐。   

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们感到, 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幼儿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大胆尝试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如:歌唱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创编各种动作,再自由表演,之后进行简单的提炼,以幼儿的原创动作为主,这样不仅幼儿们喜欢,兴趣浓厚,而且易于记忆歌词和大胆表演。  儿童的创造表现往往是由环境和材料引发的,通过环境、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的内心冲突,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创造提高。再如:《孤独的牧羊人》歌唱活动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原曲的欣赏、图谱、胸卡等,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性地表现牧羊人、老山羊和小羊的歌声及动作,幼儿们在创编及表演创作中体会了歌唱和游戏的快乐。可见,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南师大许卓娅教授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实践》中强调了“应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这一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幼儿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她认为音乐教育不是模仿,而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的创造活动。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宽松氛围的环境中和进行多次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音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而且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即使在饮食、入座、入厕或游戏时都可运用一些适合的音乐,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这些事情,让音乐带给幼儿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欢乐的、有意义的。  

五、在合作的空间中共同分享快乐。  

刚开始集体生活的幼儿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满足和自我创造,对于怎样与朋友合作,怎样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分享同伴的快乐方面体验较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在音乐游戏活动《泡泡糖》中,可以和幼儿共同探讨:“我们小朋友怎么能做成圆圆的泡泡糖呢?”这时有的幼儿就用双手围成一个圆,有的用胳膊围成一个圆,幼儿们兴奋地随着音乐边唱边围成小圆,又逐渐变成大圆,愉悦的游戏活动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进行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们还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多给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参观的空间,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也同时分享了同伴的快乐。引导幼儿应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关注自己的创造所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同时同伴的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活动中我们还应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愉悦,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让更多幼儿一起分享快乐。幼儿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吧!

六、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大大地改变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使得许多孩子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会合作。幼儿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赏识和自我满足,对于怎样与朋友合作,怎样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怎样欣赏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乐的体验较少。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在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门》中,教师和幼儿在充满童话色彩的环境中,一起欣赏了一段充满神奇的音乐,并随音乐创编了小动物探险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们必须想办法搭建神奇的门才能逃出森林。”孩子们在老师故意设计的冲突中开始了自己的创意,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热烈讨论起来,并开始迫不及待的自由组合开始用身体搭建了许多有趣的门:与同伴坐在地上,双脚靠拢塔了“脚门”,与同伴手脚着地用屁股搭起“连环门”两人后脑勺靠后脑勺,手向后牵手,取名“人字门”,许多的想法在和同伴的商量和尝试中获得。在活动中给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参观的空间,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也分享了同伴的快乐。教师重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重视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愉悦,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让更多孩子一起分享快乐。教师引导幼儿不要一味强调自己技能的表现,不要一味追求自己创造的数量多少,而应关注自己成功的同时关注同伴的成功,关注自己的创造所给同伴带来的快乐,同时同伴的快乐才会使自己更快乐。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幼儿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创造,同时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小舞台、歌剧院、音乐创意室、小画廊”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音乐,喜欢这些表现形式,但表现还停留在对活动形式本身感兴趣上,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幼儿表现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该怎样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呢?儿童的创造表现往往是由环境和材料引发的,通过环境、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的内心冲突,进而引发幼儿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图谱、操作卡、舞蹈道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幼儿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在活动中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吧!

主要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